中新社广州11月17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9日晚,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,源自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句鑃(仿制品)被再次敲响,这一次,敲响它们的是来自现代的机器人。随后,一曲《彩云追月》奏响,带来古与今的梦幻对话。
记者从南越王博物院获证实,这一乐器正是来源于该院院藏一级文物——西汉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青铜句鑃。
“句鑃”(gōu diào),是一种青铜编列打击乐器,呈合瓦形腔体,于口弧曲,扁长柄,通常插植在器架或地面进行演奏。它的名字不见于古籍记载,而是源于器物本身的铭文,在早年发现的三套青铜器“其次句鑃”“姑冯句鑃”“配儿句鑃”上的铭文均显示这一形制的器物在当时被称作“句鑃”,因此研究者便将与之相近的器物称为“句鑃”。
据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王维一介绍,句鑃是产生于东周时期吴越地区的青铜敲击乐器,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山东等地均有发现,江浙最多,即古时吴越文化的主要地区。古代以制作材料来分类乐器,共有金、石、土、木、丝、革、匏、竹八种,统称“八音”,句鑃以青铜制成,属于八音之中的金类。
根据铭文记载,句鑃通常在祭祀和宴飨时使用。演奏时,需设置底座来固定柄部,口部朝上,用槌敲击,这与编钟的悬挂方式大不相同。句鑃属双音钟,可分为正鼓音和侧鼓音。
现存的青铜句鑃中,数量在三件以上且成编的极少,广州西汉南越文王墓出土青铜句鑃八件成组,是较为少见的大型青铜句鑃,具有四个典型特点:一是体形最大;二是与钟、磐、琴、瑟等多种宫廷乐器同出,是南越国自铸的乐器;三是调制痕迹明显,可见是宫廷中的实用乐器;其四,这也是目前所见唯一的西汉时期青铜句鑃。
据介绍,这套青铜句鑃是岭南首次发现如此大型的越族打击乐器,重191公斤,最大者通高64厘米,重40公斤;最小者通高36.8厘米,重10.75公斤。
南越文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文王赵眜的墓葬,深藏于广州越秀象岗山山腹,共七室,功能各不相同。其中,东耳室出土了乐器和酒器等121件/套随葬品,象征着墓主生前的宴乐场所,一套八件的青铜句鑃出土于东耳室的北墙下,与其临近的陪葬物品有青铜编钟、石编磬等大型打击乐器。(完)
相关报道
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
- 1“世界棋后”挑战资格赛上演“重庆德比”32048
- 2大批英国民众跨越英吉利海峡时遭遇延误 或因英国“脱欧”所致26909
- 3驻洛杉矶总领馆就领区中国学者在蒙特利尔火灾中失踪开展工作25933
- 4彰显大国担当的中国贡献——成功抗击新冠疫情的启示(下)20465
- 5青海:2023年10大类41项民生实事工程补齐民生短板19748
- 6四特酒吴生文荣获“中国酿酒大师”称号17287
- 7“95后”“守宝人”:用“匠心”演绎“化腐朽为神奇”14523
- 8马英九祭祖让岛内民众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根13011
- 9《“智多星管小正”青少年法治安全系列》新书分享活动在京举办12074
- 10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和灿烂多元12045






